English

语文教学不能一锅煮

1998-09-23 来源:光明日报 李裕德 我有话说
语文教改讨论

语文教学不能一锅煮

李裕德

早在1978年3月16日,吕叔湘先生在《人民日报》上发表了《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》的文章,指出了语文教学低效益的现象非常严重:“十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,语文是2749课时,恰好是30%。十年的时间,2700多课时,用来学本国语文,却大多数不过关,岂非咄咄怪事!”时间已经过去了20年,可是语文教学效益低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:“教学改革虽然搞了不少,但是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益,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事实。

原因是多方面的,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太强,什么都一锅煮。综合性太强有不少害处。

一、无法系统化。我们的语文教材现在实行的是文选制度,是把一篇篇文章编在一起组成的。在一篇篇文章当中,又把各方面的内容都综合起来,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杂烩。这些内容有:各个时代的思想、语言知识(包括现代汉语、古代汉语的语音、文字、词汇、语法、修辞、标点方面的知识)、文章学知识、文学知识(包括中国古典文学、中国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以及文学史知识)、阅读知识等。此外,还涉及各方面的常识、如数学、物理、天文、化学、生物、地理、历史等,还有古代文化常识,还有美学常识,还有逻辑常识,等等。各种知识各吹各的号,各唱各的调。

二、教学效益低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文教学,这高度的综合性就使教师无法集中精力去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,总是在课堂上拳打脚踢,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。结果是,处处蜻蜓点水,哪儿也没有讲透,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好。

三、学生不爱学。爱好语文这门课的学生是不多的,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。一个学生请了几天病假,上学之后赶紧补课,补数理化,补外语,有几个补语文的?上课的时候走神,或者做其他的事情,也比比皆是。原因很清楚,还是因为语文课综合性太强,重复的现象十分严重。一个比喻修辞格,可以从小学一年级一直讲到高三;这一课讲过题材的选择,那一课又要讲;上学期刚刚学过论点和论据的关系,这学期又碰上了……,这样的事情一多,学生得不到什么新的信息,同他们的求知欲望发生了矛盾,就会感到语文课索然无味,学习就不会很卖力气。这就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而缺少系统性造成的结果。

如果其他课程也有这么大的综合性,也会造成低效益。假如数学课把代数、几何、三角和解析几何放在一起讲,那就只好讲具体的事例,例如第一课讲汽车,第二课讲楼房,第三课讲桥梁……,每一课里都有代数,也有几何,还有三角和解析几何,同样是既无系统性,也会造成重复。历史课如果把中国现代史、中国古代史和外国历史也放在一起,那就会哪一种历史也不成系统,只好按时间顺序把东西南北的事情都点到,也难免重复。其他学科都摆脱了高度的综合性,为什么独独语文课要有高度的综合性呢?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进行分科教学呢?

大街上什么饭馆都有,可就是没有杂烩馆;吃个宴席,十大碗八大碗地分开,决没有把所有的菜都混在一起的,语文课为什么注定就是一个大杂烩呢?如果能够把语文课分为语言、阅读、文学和写作四门课(不一定分成四本书),分别进行教学,则各科都有较强的系统性,学习起来就不会老是重复,学生也就不会老是没有兴趣。教学目标集中,语文课低效益的状况就可以改变了。看起来,分科教学大概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经之路。

(作者单位:北大附中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